普蘭縣 Burang (Port Of Purang,城市五字碼:CNBUR,城市代碼:54, CN) 隸屬于中國西藏阿里地區(qū)。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西南部、阿里地區(qū)南部、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及中國、印度、尼泊爾三國交界處。位于東經80°27″-82°30″,北緯30°00″-31°13″之間。
總面積12539平方千米??側丝?萬人(2014年)。縣人民政府駐普蘭鎮(zhèn)吉讓社區(qū)。普蘭縣轄1個鎮(zhèn)、2個鄉(xiāng):普蘭鎮(zhèn)、巴嘎鄉(xiāng)、霍爾鄉(xiāng)。共有10個行政村(社區(qū))。截至2014年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(xiàn)7060萬元,連續(xù)三年增長速度超過18%;財政收入240萬元,比2013年增長22%。
行政區(qū)劃
截至2010年,普蘭縣全縣轄1個鎮(zhèn)、2個鄉(xiāng):普蘭鎮(zhèn) 普蘭縣區(qū)劃、巴嘎鄉(xiāng)、霍爾鄉(xiāng)。共有1個社區(qū)、9個行政村??h人民政府駐普蘭鎮(zhèn)吉讓社區(qū)。普蘭鎮(zhèn)轄1個社區(qū),5個村:吉讓社區(qū),多油村,仁貢村,細德村,科加村,赤德村。巴嘎鄉(xiāng)轄2個村:崗沙村、雄巴村?;魻栢l(xiāng)轄2個村:貢珠村、幫仁村。
地理環(huán)境
普蘭縣地處西藏自治區(qū)西南部、阿里地區(qū)南部、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峽谷地帶,岡底斯山和西喜馬拉雅山之間,及中國、印度、尼泊爾三國交界處,位于東經80°27″-82°30″,北緯30°00″-31°13″之間,是西藏自治區(qū)邊境縣之一。普蘭縣面積12539平方千米,耕地面積1.1萬畝。
地形地貌
普蘭縣海拔3900米。地處馬甲藏布流域,具有山地灌叢草原景觀。普蘭縣城地形特殊,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(馬甲藏布)谷地,是阿里地區(qū)中“雪山環(huán)繞的地方”。普蘭縣城位于納木那尼雪峰和阿比峰之間的孔雀河(馬甲藏布)谷地,與尼泊爾、印度相鄰。
氣候
普蘭縣屬高原亞寒帶干旱氣候區(qū)。日照充足,日溫差大,年溫差相對也較大,氣溫低,降水少。年均溫3℃,極端最高溫26.5℃,極端最低溫為-27.5℃,年日照時數(shù)約為3153.2小時,年霜期213天,年降水量172.8毫米,40%集中在8月份。
地質
普蘭縣以高寒草甸、山地草甸、山地草原等為主,灌叢、沼澤、荒漠草場分布少。土壤以高山草甸土、山地草甸土、黑鈣土等為主,有機質、氮、鉀含量高。
水文
馬甲藏布河,位于縣駐地西北部,藏語意為“孔雀河”。漢字曾譯馬甲咯布、麻楚河、孔雀河。源于境內西南部,東南流出國界入尼泊爾境,改名為呼那卡那里河,匯入恒河,最后注入印度洋。在中國境內全長110千米;流域面積3020平方千米。
人口民族
根據(jù)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(shù)據(jù),全縣總人口7919人,其中普蘭鎮(zhèn)5026人、巴嘎鄉(xiāng)1208人、霍爾鄉(xiāng)1685人。截至到2014年,總人口1萬人。主體民族為藏族。
自然資源
水資源
瑪旁雍錯藏語意為“不敗、勝利”,有“神湖”之稱。位于岡底斯山主峰──岡仁波齊峰和喜馬拉雅山納木那尼峰之間,西藏自治區(qū)普蘭縣內。平均水深46米,最大水深81.8米,面積412平方千米。湖水碧透清澈,透明度14米。湖水礦化度400毫克/升,屬淡水湖,含有硼、鋰、氟等微量元素。以融水、雨水補給為主,也有部分泉水補給。湖岸線平直,周長83千米,岸線發(fā)展系數(shù)1.15。
生物資源
普蘭縣縣境內有眾多藥用植物和食用植物。植物有高山柳、錦雞兒等。普蘭野生動物種類繁多,分布廣闊。普蘭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黃羊、野牦牛、野驢、黃羊、羚羊、巖羊、盤羊、狼、猞猁、山豹、旱獺、黑頸鶴、雪雞、黃鴨、野鴿、野驢、野牛、巖羊、雪豹、金雕等20余種。有約1萬余頭(只)。集中活動的區(qū)域在公珠錯、霍爾、巴嗄地帶。
礦產資源
普蘭縣礦藏資源分布較廣。探明的煤炭、銅、稀有金屬礦儲量大。西部門士有煤礦開采。其境內的石灰?guī)r、硅巖、鉛、鋅、錳亦有開發(fā)價值。
經濟
綜述
截至2014年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(xiàn)7060萬元,連續(xù)三年增長速度超過18%;財政收入240萬元,比2013年增長22%,走出了多年在100萬元左右徘徊的困境;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2327.5元,比2013年增長10%。
第一產業(yè)
普蘭縣屬于半農半牧縣,是一個以牧為主、農牧結合的牧業(yè)大縣,也是阿里地區(qū)的糧油生產大縣,全縣糧油產量占全地區(qū)總產量的60%以上,占阿里糧食總產量的1/3以上。全縣耕地面積為10238畝,可利用草場面積945萬畝。主要農作物有青稞、春小麥、油菜、豌豆、馬鈴薯、蘿卜等。主要飼養(yǎng)牦牛、犏牛、綿羊、山羊、黃牛、馬、驢、騾等,以養(yǎng)羊業(yè)為主。特產品主要有酥油、牛羊皮、羊毛,瑪旁雍裸裂腹尻魚、長體裸鯉魚。
第二產業(yè)
普蘭縣工業(yè)主要以生產農具及生活用品為主。2014年,利用普蘭縣上級扶持項目資金50萬元,自籌項目資金25萬元,成立瑪旁雍措合作社,經營項目涉及賓館、特色藏餐、面粉加工、鮮肉店。自2014年8月正式掛牌經營以來,參與聯(lián)營已達45戶、196人、6個聯(lián)保單元。
社會
基建
普蘭縣格桑路的改造、農貿市場、廣場、客運站、疾病控制中心、老年活動中心、安居園等相繼建成;城市供水、供電、街道硬化、公廁建設等市政工程也有所進展,縣城建設骨架基本形成。
醫(yī)療
2009年起普蘭縣衛(wèi)生事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,農村合作醫(yī)療制度進一步完善,參與率達到100%。建立健全了地方病和傳染病的預防和報告機制。
教育
2004年貸款用于教育資金350萬元,完成了普蘭中學、完小教師、學生住宿樓和教學樓主體工程建設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.2%,鞏固率97%,小學畢業(yè)生合格率達100%,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,通過掃盲驗收。
交通
普蘭與尼泊爾、印度相鄰,是阿里從古至今通往尼泊爾、印度進行經濟、文化、宗教交流的重鎮(zhèn),對外貿易通道,也是中國12個3國交界的邊境縣之一,中國邊境貿易和陸上運輸口岸。又是西藏自治區(qū)2個邊境口岸之一,為國家二類口岸。臨近印度、尼泊爾,有邊境通道21道,國道219線貫穿東西,連接著日喀則市,眾多的縣道、鄉(xiāng)道,交通便利。普蘭縣城南距中尼邊境約10千米,北距獅泉河鎮(zhèn)398千米,且鄉(xiāng)鄉(xiāng)公路相連。斜爾瓦邊境口岸:中國、尼泊爾建交已有55年,該口岸離普蘭縣城約25千米,有中尼界樁10棵,界標1個,對面是尼泊爾的雨莎。雨莎是印度民間香客及三國團隊到神山圣湖朝圣朝拜的中轉站。尼方直升飛機時常在這里接送游客。
港口詳情
港務局 | |
地址 | |
電話 | |
傳真 | |
800電話 | |
UNLOCode | CNBUR |
港口類型 | |
港口尺寸 | |
最大吃水 | |
基本信息
進港的第一個港口 | |
需要提供預計的到港時間 | |
公布 | |
航圖 | |
醫(yī)療設施 | |
碼頭特征
碼頭大小 | |
庇護 | |
最大船只尺寸 | |
碼頭類別 | |
轉彎區(qū) | |
抓地良好 | |
引航
義務 | |
可用的 | |
適當?shù)? | |
當?shù)貐f(xié)助 | |
裝載卸貨
碼頭 | |
地中海停泊(Med-Moor) | |
冰 | |
錨 | |
海灘 | |
升降機及起重機
100噸以上升降機 | |
50-100噸升降機 | |
25-49噸升降機 | |
0-24噸升降機 | |
固定式起重機 | |
流動式起重機 | |
浮式起重機 | |
維修,船塢,鐵路及其他服務業(yè)
船舶修理 | |
海洋鐵路大小 | |
消磁 | |
干船塢尺寸 | |
污壓載水 | |
垃圾處理 | |